zhuofu6058439

没有你 良辰美景可与何人说。 Without you,who would I admire all the beautiful things with.

2019-08-02

二战美军装备 M1 步枪

M1 步枪,又称Garand 步枪,是美国步兵的标准配置步枪。以它的发明者John C.Garand 的名字命名。它是第一种在战场是广泛使用的半自动步枪。尽管它在1936年就被军队采用,直到1943年一直是供应不足,但到战争结束时,它的产量却超过了4百万支。M1 步枪易于分解和清洁,它的口径、弹丸速度和半自动性能的结合提供了优于其它步枪的火力。它唯一的缺点就是弹夹重新装弹很困难。

优点

1.出色的高射速

在整个二战期间美军是第一个大量装备半自动步枪并且作为制式武器的国家。实战中可以自动上膛的半自动步枪的射速比需要手拉上膛的后拉步枪一般要高三到四倍。加上伽兰德的装弹量也大于除了恩菲尔德以外的其他所有后拉步枪,大装弹量有效的保持了高射速有效的发挥。实战中一个M1伽兰德步枪手如果操作得法,可以轻松压制住三个以上的后拉步枪手。

二战中,美军从1944年中期就基本完成伽兰德的全军换装,一个美军步兵班有12人,配备8枝M1伽兰德自动步枪步枪,1挺布朗宁自动步枪(20发装弹),1枝M1903春田狙击枪,正副班长还各配有一把汤普森冲锋枪,另外狙击手和正副班长还各有一把自卫手枪,一个班的火力极为强大。

研究二战的专家一般认为,当时的一个美军步兵班的火力约等于1点5个德军步兵班和2点5个日军步兵班,加上美军掌握制空权,制海权和几乎无限的后勤供应,美军自然无往而不胜。

整个二战欧洲战场,除了德军拼死一搏的阿登反击战和利用意大利特殊地形的山地防御战,号称欧洲第一的德国陆军基本没有还手之力,一路溃败至柏林。德军主要装备的毛瑟k98步枪,虽然杀伤威力巨大,射程远,精度高,但是射速很低,根本无法和可以连射八发的伽兰德相比。类似于文章开始的现象司空见惯,二三个美军士兵如果距离合适配合得当,顶住半个德军二类步兵班难度不大,如果二人交替射击甚至可以作为轻机枪使用。吃到了大苦头的德国人绞尽脑汁的发明了G43半自动步枪来和美军抗衡,但是G43性能平平,而且整个二战期间才生产了20多万支,如何能够和400万支伽兰德相对抗?日本蠢货的自杀行为(偷袭珍珠港),导致了它的纳粹盟友的凄惨下场。

在太平洋战场初期的跃岛争夺战中,日军也很吃到了伽兰德的苦头。日军装备的三八式步枪比起毛瑟还颇有不如,加上太平洋岛屿一般树木茂盛,灌木丛生,双方步兵经常在200米内的距离上发生遭遇战和突袭战。在这种距离内,美日双方步兵一般都不太可能精确瞄准,而是朝着对方的方向乱射一通。一个再优秀的三八式步枪手打完五发子弹也至少十几秒钟的时间,但是一个手持伽兰德步枪的美军士兵只需要四五秒钟就可以把八发子弹全部射到日军的头上。实战中经常是日军士兵刚射出一发子弹就身中七八枪倒地毙命。双方步兵火力的巨大差距导致日军的一线步兵伤亡极为惨重,单单一个琉球会战日军就伤亡11万人,几乎没有士兵幸存。

叮!!!

自从枪械诞生以来,射击速度一直是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从前装枪到后装枪,从栓动步枪再到半自动射速伴随着战争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最耀眼的一个,莫过于美国M1“加兰德”步枪了,由于无需手动退壳和上弹,因而M1步枪在射速上远胜德国毛瑟98K、苏联莫辛纳甘和日本的三八大盖,成为巴顿口中的“曾经出现过的最了不起的战斗武器”。

▲M1加兰德步枪

M1步枪由约翰·坎特厄斯·加兰德(John Cantius Garand),一位来自加拿大的“民间枪械设计师” 设计,经过十几年时间的反复修改,经历了美国陆军既顽固又朝三暮四的修改要求后,直到1940年才变成我们所熟悉的M1伽兰德步枪。

其正式名称为“United States Rifle, Caliber 。30, M1”,通常就译为“M1步枪”,或加上设计师的名字叫做“M1加兰德步枪”。

▲约翰·坎特厄斯·加兰德和M1样枪

M1因为其坚固耐用的品质作为中坚力量参与了几乎所有与美军相关的战役,与汤普森冲锋枪、M4谢尔曼坦克、MB威利斯吉普以及SPAM午餐肉罐头一起成为了二战时美军的经典标识,以及租借法案中被各同盟国欢迎的美制装备。


在朝鲜战争中,志愿军也缴获了不少加兰德步枪,由于其射速快,威力大,很受志愿军官兵的欢迎,被称为“大八粒”或“八粒快枪”。志愿军的“狙神”张桃芳,据说也曾使用过加兰德步枪,在他的冷枪射击中保持了高命中率,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加兰德步枪不错的精度。

▲志愿军手中的M1加兰德

M1步枪射速最快可达40到50发/分钟,一般战场条件下也能到30发/分钟,射速远超使用手动步枪的德日军队,后世学者一般认为美军步兵班的火力约等于1.5个德军步兵班和2.5个日军步兵班,但让加兰德名扬天下的,恐怕不是加兰德的射速,而是加兰德射完弹药,漏夹弹出时那一声“叮”的脆响。

▲M1式加兰德步枪的漏夹“叮”声迷住过无数军迷的心

脆响不是没有原因的,加兰德步枪虽然是“半自动”,但实际上在枪械发展史上是一种过渡类型,因为它的供弹系统还是栓动步枪时代的弹仓,而不是后来更加实用的弹匣。


为了提高装弹速度,采用了双排8发子弹的钢制漏夹由机匣上方压入弹仓,最后一发子弹射击完毕时,枪空仓挂机,漏夹会被退夹器自动弹出弹仓。

会发出“叮”的声响,由于弹出时并不能保证退夹器会击打在漏夹底部的正中央,两侧的薄片就会和弹仓壁发生碰撞,而薄钢片又易于振动,从而发出清脆声响。这一声代表性的声音,一下子抓住了很多军迷的心。但随之而来的,是这一声“叮”带来的许多不实传言。


有人说,发出“叮”的声响是为了提醒士兵要重新装弹,但实际上并没有这个必要——漏夹就在眼前飞出,还用发出发出声音来提醒么?

▲《兄弟连》中用M1加兰德抵肩射击的温特斯,

打完的漏夹就在眼前飞出

有人说,敌军可以通过叮的那一声脆响,来判断美军士兵手中的加兰德步枪该换弹了,由此在这个间隙中发动冲锋。这可能是围绕着 M1式加兰德步枪争议最多的问题了。其实,在枪炮轰鸣的战场上,漏夹弹出的那点声音简直小得不得了,很难被听见。

▲战场环境下这种声音基本就忽略不计了

其次,美军多数情况下都是以步枪小分队为单位,除了加兰德还有M3冲锋枪和勃朗宁自动步枪,几乎不可能出现所有人同时需要装弹的情况。就算真这样,再装填也不过一到三秒,如果不是离的超近,否则根本不够冲过来的。况且就算德军能冲到近前,美军也还有手枪和手榴弹可用,在有队友掩护的情况下敌人还这么做就是作死。

▲美军步兵班三大件

M1加兰德步枪,M3汤冲锋枪,勃朗宁自动步枪

至于有人见到美军往头盔上磕漏夹就以为是制造声音引诱敌人冲锋,那就更扯淡了,其实是因为双排弹如果对不齐会导致装弹困难,所以美国大兵在装弹前多有在头盔上把子弹磕齐的动作。

▲加兰德的装弹如果不整齐,很容易卡弹

有人说,M1要打完子弹弹出漏夹后才能装弹,这其实是一系列游戏(如COD系列)造成的误导,事实上,M1是可以在未打完子弹的情况继续装弹的,但是最早的加兰德换起来非常麻烦,需要一个手拉住枪机,另一只手往里装弹,后来的加兰德添加了一个按钮,可以中途弹出漏夹,再后来,有了弹匣供弹的T20E2。。。。

▲加兰德T20E2,用的是BAR那个20发弹匣供弹

说到弹匣供弹的M1加兰德,其实还是日本人最先发明。太平洋战场上,凭着板载冲锋无往不利的日本人在美军的火力面前被碰了个头破血流,于是,日本军开始启动半自动步枪的研制工作,战况紧急,最省事的办法就是山寨。山寨的对象就是加兰德步枪,被命名为“四式半自动步枪”。

▲M1步枪(上)与四式步枪(中)和四式乙自动步枪(下)

该枪主要结构与M1伽兰德步枪相同,不过进行了所谓的日本特色的改进,比如采用的子弹改为了7.7×58mm九九式步枪弹,容弹量增加到10发,通过10发固定弹仓供弹。后来日本人又开发出了使用20发弹匣的“四式乙自动步枪”。不过这种抄袭之作还没来得及发挥作用,日本就已经被打趴下了。

▲加兰德压漏夹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被夹,

力道可以轻松夹断铅笔

关于加兰德,还有一个段子,叫“断指狂魔”,这是由于加兰德装弹时,需要手指压一下再关弹仓,漏夹压动托弹板枪机就会自动闭合,而士兵不小心会卡到手指,而正确的换弹姿势应该是左手持枪,用右手小拇指根部左右的位置抵住枪机,同时右手用大拇指将漏夹压入机匣,在卡进位置之后伸出大拇指、使枪机还原。

▲压弹正确姿势

评论(17)
热度(21)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zhuofu6058439 | Powered by LOFTER